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
A.说明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 B.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C.标志着地方电视台的纷纷建立 | D.体现了电视技术的迅速提高 |
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
A.台湾 | B.天津 |
C.广东 | D.湖北 |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我们从中可以发现
①时人已经穿着西装礼服 ②中国已经出现西式婚礼
③传统婚礼已经销声匿迹 ④高官显贵都不愿穿长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1992年创业高潮的原因之一是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 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
C.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曾是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但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 | B.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 |
C.上海市开始对外开放 | 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