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在西方,才出现过大量的城市共同体。……要发展一个城市共同体,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有下列特征:(1)防御设施,(2)市场,(3)自己的法庭以及——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4)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5)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在政治性的定义里,(西方)城市的特征就是作为上述权利之担纲者的、一个特别的市民身份团体的出现。
——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没有公社自治所体现的共同体占有的城市特权。……没有形成行会争取自治的强大运动,相反,却起着补充官府行政空白的作用。行会上层以个人资格捐官买官,得到散官头衔后更易服色。在西欧,城市以公社为单位取得特许权,中国则是个别上层分子与官府、贵族勾结,以个人身份取得某些特权。”“中国地缘性纽带的村社组织在井田制崩溃时已经破坏,残存的是血缘宗法纽带而不是地缘纽带,因而行会受到官府控制,没有独立的城市法庭。”
——朱寰《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各自主要特征。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
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 “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材料二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三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和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哪些原则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等著作。……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察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开端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的立学宗旨 1.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2.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1922年中华民国仿美国教育体制,颁布的“任戌学制”的立学宗旨 1.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挥平民教育精神; 3.谋个性之发展; 4.注意国民经济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些地方伸缩余地。 |
比较两份学制的立学宗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分析1922年“任戌学制”立学宗旨形成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要明确清楚,原因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一: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上)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和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一——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古希腊民主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交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路德(1483—1546)造就了路易十四(1638—1715)。(注:路易十四,法国国王,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材料二 德国?她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她?
——歌德
统一和法律和自由,为了德意志祖国。
——霍夫曼
材料三 1870年,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与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摘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
材料四 在威廉二世的第二帝国和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统治下,德国人在殖民地和被他们征服的其他国家中寻求生存空间,在……新的第四帝国中,战后的德国人发现了一个能吸收其进出口商品和活力的新的经济生存空间。
——(美)哈特里奇《第四帝国的崛起》
(1)材料一中,如何理解“路德造就了路易十四”?
(2)材料二中,诗人们呼喊着统一的德意志,德国统一的标志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对“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的理解。
(4)材料四中,“战后德国发现……经济生存空间”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