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 B.汉武帝 | C.朱元璋 | D.雍正帝 |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 D.君主专制的加强 |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 B.汉朝的刺史 |
C.唐朝的节度使 | D.宋朝的枢密使 |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 B.中央集权 |
C.检察权力 | D.对农民的控制 |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皇权至高无上 |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