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约2 500年前,在《嵌礼记·礼运篇》中,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痰者皆有所养。这大概是最早的、以最简单的语辞阐明“社会保障”一词含义的一段陈述了。它涵盖了养老、失业、孤苦无依者救助、医疗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方面,并且精确地指出了这一制度的核心精神——“天下为公”。
材料二:中国的社保十年
时间 |
目标 |
具体措施 |
2002 |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伤保险条例》颁布;2004年修改的宪法第一次明确将社会保障制度载入条文。同时,中国政府第一次针对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发布了白皮书。 |
2006 |
到2012年前要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2020年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并 覆盖全国居民,人人享有生活保障。 |
2007年开始,新社保体系几大核心申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建设阶段;200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启动,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合龙;2010年《社会保险法》出台;2011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于7月1日启动,计划到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
(1)阅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孔子“社会保障”思想和党与政府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异同。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更加灵活主动。在利比亚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时,我国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有序地从利比亚撤出3.5万多名中国公民;面对美国就人民币汇率向我国施压时,我国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属于主权问题,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在黄岩岛、钓鱼岛问题上,我国政府坚决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在发展理念上,中国承诺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并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会期五天半,共有八项议程: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审议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全市及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其他事项。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八项议程的认识。
有助于决策更趋民主和科学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公众对公共事务关注度提高,积极主动地向决策者提供关于自身利益的信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也日益重视公众自主提供的信息。二是“专家理性”。由于专家受过专业训练,他们的决策值得信赖,俗称“专家治国”。
“决策机关在进行决策时,要更多地倾向于参考专家的意见而不是民意。”结合上述材料评析这一观点。
表一:我国“三驾马车”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
投资 |
消费 |
出口 |
2009年 |
92.30% |
52.50% |
-44.8% |
2010年 |
54.80% |
37.30% |
7.90% |
2011年 |
54.20% |
51.60% |
-5.80% |
注:目前世界各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消费约为60%,投资约为30%,出口约为10%。
表二 我国与发达国家原材料消耗、资源利用与科技贡献率情况对比
原材料消耗(%) |
能源利用率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
钢材 |
水泥 |
木材 |
(%) |
(%) |
|
发达国家 |
100 |
100 |
100 |
50~84 |
60 |
中国 |
600~900 |
3100~7100 |
500~600 |
30 |
30 |
(1)上述表格各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2)有人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完善体制机制。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