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1945年,七大 |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
1956年,八大 |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1982年,十二大 |
|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
1992年,十四大 |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
材料二:2013年下半年,某省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干部向重点帮扶2571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诚心听群众评议、真心为群众解难。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该省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工作的依据。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多次修改群众路线的原因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在逐步成熟。住宅消费的发展将带动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及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汽车数量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材料二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
⑴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光明。
某校离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开展一次“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
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
了解到中国政府之所以将绣有长城的巨幅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围的景现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对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假如你是该班一位成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理解。(6分)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 (9分)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5分)
(2)结合漫画,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岁末,北京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加大政府投入,推进中心城干道路网系统建设,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市级干道公路网,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实现跨跃式发展;
——早晚高峰时段禁止非北京载客汽车进入五环以内;
——将停车收费计时单位由半小时调整为15分钟;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占用公交专用车道、逾期未年检未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是如何对交通拥堵现象进行调控的?
(2)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在整治交通拥堵方面有所作为的必要性。
材料一 2010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注: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人均GDP还很靠后。
材料二 1997年到2007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期,劳动者薪酬占GDP比重却从53%下降到40%左右,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55%下降到2009年的42%左右。收入分配制度严重不合理,这不仅导致“国强而民不富”的怪现象,也使扩大内需等一系列事关转变发展方式大重要举措成为无源之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应当如何理性看待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强民不富”的消极影响,并说明如何才能实实在在地藏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