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几幅图是课本中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a装置探究平面成像特点,选择玻璃板的目的                   
(2)图b装置可探究                  跟电阻的大小关系.
(3)图c说明:断断续续的电流可产生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 B ,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 ,然后在玻璃板后放置未点燃的蜡烛 B ,并移动蜡烛 B 直到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在移动蜡烛 B 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A 的一侧,观察到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2)在实验的过程中,小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 A 的像有重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若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实验中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 B ,取一个光屏放在蜡烛 B 所在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 A 的像,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 ) 像。此时,小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置一个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蜡烛 A 到凸透镜位置的距离是   cm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1)闭合开关,发现 L 1 亮,而 L 2 不亮。小易认为 L 2 不亮的原因是 L 2 短路,你认为他的判断是  (填“正确”或“错误” ) 的。

(2)小易将电路中右侧的导线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的那一端改接到“ ”接线柱上。其它都不动。这样连接的目的是测  的电流(填“干路”或“ L 2 ) ,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3)小易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电流表的测量对象

电流表的示数 I / A

L 1 所在的支路

0.30

L 2 所在的支路

0.20

干路

0.50

(4)根据上表信息,若灯泡 L 1 的电阻大小为 10 Ω ,则电路的总电阻为   Ω

用如图1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木板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图2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2)小易按照“毛巾一棉布一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  

深入分析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s / cm

毛巾

23.1

棉布

较大

37.5

木板

85.6

(3)早在17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  (填写科学家名字)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

结合图中的实验情景,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①中的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2)图②中,  的机械效率高;

(3)图③研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跟  的关系;

(4)图④中的  (填“铁屑”或“小磁针” ) 能更好的显示磁场的分布。

实验课上,小明班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的关系”,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上把图甲中的器材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2)小明首先选用了阻值为 5 Ω 的电阻,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2 V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   A

(3)在表格中记录下 5 Ω 电阻中的电流,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换用  的电阻,多次重复前面的实验,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下来。

(4)同学们陆续完成了实验,分析数据他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其中小明、小刚、小民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电压 U = 2 V

电阻 R / Ω

5

10

20

电流 I / A

0.21

0.10

表二

电压 U = 3 V

电阻 R / Ω

10

20

30

电流 I / A

0.30

0.14

0.11

表三

电压 U = 3 V

电阻 R / Ω

5

15

30

电流 I / A

0.60

0.20

0.10

通过交流分享,小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若电阻保持不变,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重新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外,小明还可以  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