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    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     ,继而促进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     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     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用b刺激骨骼肌,(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填高于、低于、等于)膜外。
(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图中曲线中处于反极化状态的是(用图中标号回答)。由①至②的变化过程称之为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预测现象及结论。
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
如果,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则说明部位d受损受损;
如果,则说明骨骼肌受损受损。

研究发现,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生长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刚去除顶芽、带2片成熟叶的月季枝条若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含14C标记的葡萄糖溶液(黑暗中葡萄糖可被枝条吸收并向枝条的叶片移动),蒸馏水,脱脂棉,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一)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将A、B两组枝条分别插入装有中,在A组的每一枝条去除顶芽的切口部位;在B组的每一枝条去除顶芽的切口部位,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A、B两组枝条放在环境中培养一定时间,用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检测A、B两组枝条所有叶片的放射性平均强度。
(二)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每组3根实验枝条)。

撕取洋葱外表皮,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叶表皮小块编号
A
B
C
D
E
F
硝酸钾溶液(mol/L)
0.11
0.12
0.125
0.13
0.14
0.50
质壁分离程度
——
——
初始分离
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状况
——
——
自动复原
自动复原
诱发复原
不能复原

(1)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约为
(2)C和D处理均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先后是
(3)请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鉴别清水、2 mol/L蔗糖溶液和2 mol/L的尿素溶液。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清水、镊子、刀片。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同一部位的洋葱表皮制作三个临时装片。
第二步:用显微镜分别观察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
第三步:分别在三个临时装片的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三种不同的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并。用显微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如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
②如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则滴加的外界溶液为2 mol/L的蔗糖溶液:

下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甲乙丙丁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图像是,图乙细胞的名称是
(2)图甲乙丙丁中对应于坐标图中bc段的有,对应于hj段的有
(3)乙图可对应于段,基因重组可发生于段(填字母)。

某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将8株各有20个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盆栽天竺葵植株,分别放在密闭无氧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LX)
1000
0
1000
0X
1000
0
1000
0
开始时CO2量(单位)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12h后CO2量(单位)
4.5
5.1
3.5
5.4
1.9
5.9
2.0
5.8

(1)1、3、5、7实验组合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2)比较实验2和3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答案卷坐标图里绘制出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变化曲线和光合作用实际固定CO2速率变化曲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