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融入生活,关心社会
为了让更多的人践行真善美,某校开展“弘扬美德,传递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综合运用《思想品德》的道理,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其中。
【信息一】
2013年6月15日,在达州城区正南花园附近,3名小学生好心搀扶摔倒的老太,反被老太和其儿子诬陷并索赔。此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1)请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评价一下事件中人物的行为。
【信息二】
做好事却被讹,此事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现场目击证人表示愿意出来帮忙作证,并一一签字按了手印。其中一位愿意出面作证的女士说:“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不然以后哪个还敢做好事嘛。”警方最终认定受伤老太蒋某某系自己摔倒,其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决定对其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对其子龚某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2)民众的反应和警方的最终处理符合《思想品德》课中的哪些观点?
【信息三】
社会需要正能量。小品《扶不扶》将一直被大众热议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会话题搬上春晚舞台。小品结尾处“老太太”问“郝建”,“为什么人不是你撞倒的你还扶”,“郝建”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赢得阵阵掌声。
(3)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我们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的伸出援助之手呢?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悉,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C919将于2015年年底实现首飞。据报道,承担该机研制任务的中国商飞公司在飞机论证阶段就组织了来自全国47家单位、468位专家参与,聘请20多位院士提供咨询。该机总体设计和机体生产以我国为主,由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多家厂商共同完成,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则向国际招标选购,美、法等多国参与其中。可以说,C919客机是参与各方通力合作的结果,是科研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合作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处处有合作。请举出两个你在学校与他人合作的例子。
(2)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请你谈谈合作的好处有哪些?(4分,两个方面即可。)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呢?(4分,两个方面即可。)

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在我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挤占耕地面积、毁林开荒,沿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大自然进行了几十年的涸泽而渔式的掠夺后,还未来及体会万物之灵长的胜利,就匆匆迎来了大自然的疯狂报复还击。资源枯竭,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物种不断灭绝,持续的干旱或暴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频频光顾的沙尘暴,被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的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不再蔚蓝的天空……,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与自然的搏击,人类的贪婪和短视注定了人类将输得更惨。在痛定思痛中,是否开始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当怎么办?
(3)青少年应当成为绿色的使者,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谈谈你打算怎样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材料一:深圳以经济发展快速闻名,深圳的义工活动也非常活跃。截止到2008年,全市注册的义工已多达8万名,成为深圳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这片热土工作和生活的福田区竹园小学副校长李泓霖深受吸引,于1997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注册义工。从此,市内各处的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残疾人服务站常常可以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几年来,他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已超过3000小时,到2008年2月,李泓霖共捐款2万多元给威远镇的贫困学生,使冯晓菊等17名学生避免了辍学。
材料二: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以来,全国各地高校学生纷纷响应,1200多所学校、5万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招募、报名工作。一年来,志愿者们志愿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留给中国大地那些最贫困闭塞、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风采。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深圳义工的活跃、大学生积极参加服务西部志愿者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2)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做些什么?

【维权——我思我悟】
某著名影星林某某在美容机构宣传网站中发现该机构擅自使用自己的照片,用作丰胸、瘦脸、祛痘、开眼角、割双眼皮、疤痕修等整形美容手术的宣传图片,气愤之余,将该机构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赔偿30万元。
(1)影星林某某状告该美容机构的理由是什么?
(2)你认为法院会支持林某某的诉求吗?为什么?
(3)该案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和谐——健康成长篇】
材料一:“微信”以其内容丰富、功能便捷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交流方式。“微信”能拓展社交圈,但是若使用不当,个人隐私可能被泄露。
(1)为了不让“微信”成“危信”,我们应该怎么做?
材料二:男子许某将通过非法的方式获取的七八十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在网上贩卖,从中获利9万元。2014年8月26日,南山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4.5万。
(2)材料二股民被泄露的信息可能有哪些?
(3)你怎样看待材料二中网站和许某的行为?
材料三:安安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我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里有个小屉,一把销将我的小秘密锁在里面。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锁被砸开了,打开一看,里面的信件、日记好像被翻过。安安赶紧问妈妈,妈妈笑着轻松地说:“不要慌,是我砸的,看人你整天神神秘秘的,我就是不放心,想看看你到底有什么秘密。”安安听后,又气又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4)安安该怎么办?你是她的同龄人,请帮助出出主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