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激素的正常水平以及激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现分别向正常人和甲亢病人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并于注射前和注射后连续取血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得到如下图 曲线所示结果。请据图回答:

(1)在正常的机体内,下丘脑不能直接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而是通过调节垂体间接完成,这种调节形式称为    调节,同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还会通过          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2)注射TRH后,正常人血清TSH明显升高的原因是            ;而甲亢病人无TSH升高反应,其原因是             
(3)通常采取抽取血样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是利用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某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偏低,当注射TRH后血清中TSH无反应,表明病变的器官可能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7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今年比往年要低,水少;另外,由于去年是暖冬,今年4月无锡气温在20℃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来判断。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
了如下处理: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Ⅱ.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均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水样编号









A组
(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
(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
(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
(无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a.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b.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下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性质。
(3)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②表示的是关系;④表示
(4)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5)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散失,如果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则产生效应。
(6)若右图中②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设E
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千焦;B种群干物
质量为1.3×108千焦;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值
至少是千焦。
(7)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因而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深圳福田红树林是湿地自然保护区,它由滩涂、红树林、围基鱼塘等部分组成。某中学兴趣小组对红树林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调研中的有关问题。
(1)对滩涂沙土中小运动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应采取的调查方法是,原因是
(2)调查发现大量某种昆虫附着在同一棵植物树干上,这是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分布。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
(3)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如下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C代表,从食物链的角度看,图中共包含了个营养级,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以图中字母回答)环节。同学们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则黑脸琵鹭增重0.1 kg,至少需要生产者kg。

(4)红树林具有明显的净化污水的功能,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看,这是属于价值,红树林对污水的净化是通过和生物吸收等过程来完成的。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甲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图乙是测定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是在上进行的;过程④进行的场所是
(2)影响图乙中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在c点时,AD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乙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要求用a′、b′、c′标明a、b、c三个点变化后的位置)。
Ⅱ.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浓度(mg/L)
平均每株生根数(条)
平均根长(cm)
0.2
7.8
10.0
0.3
7.4
9.6
0.4
6.3
9.4
0.5
5.9
8.5

(1)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0.2 mg/L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萘乙酸是生产上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除本实验的应用外,请写出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另外两个方面的应用: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下图甲、乙是一科研小组绘制的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叶绿体中的。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是
②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斯,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机物积累量)
(2)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叶绿体中的NADPH和NADP+含量相等的情况下,突然停止供给二氧化碳,请在丙图中绘出叶绿体中NADPH含量的变化曲线。

(3)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产量并不随作物播种密度的增大而无限增大,作物播种密度增大到一定值后,产量不再增加或下降。请从环境因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4)现提供下列实验用品:分别从新鲜叶片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悬浮液和叶绿体悬浮液,丙酮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试管、光源、澄清的石灰水、卫生香、火柴等,请设计实验验证:线粒体内发生细胞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叶绿体内发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设计:
步骤一:
步骤二: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