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同学在厨房中发现一袋白色粉末状的食用物,包装袋上表示的化学成分字迹不清,于是他带到实验室探究其成分。(填空没空1分,计算4分,计10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淀粉 猜想2.可能是纯碱
猜想3.可能是食盐 猜想4.可能是 (俗称小苏打)
【查阅资料】小苏打溶液显碱性,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样,溶于适量的水 |
形成无色溶液 |
猜想 不成立 |
(2)取少量品尝 |
有苦涩味 |
不是 |
(3)向(1)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是纯碱 |
小华认为,实验(3)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小华进一步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8g 所配溶液与50.2g氯化钡溶液混合,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立即出现 ,由此他知道了该白色粉末是何物。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
(4)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克.
(5)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在“侯式联合制碱法”的工艺流程中,最后一步是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来制取纯碱。某纯碱生产厂制得的产品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为了测定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100g混合物加热(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受热不分解),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100g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
黄铜是铜、锌合金,它用于制造机器、电器零件等。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该黄铜样品,将40g19.6%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实验结果如下表:
19.6%r的硫酸/g |
10g |
10g |
10g |
10g |
生成的氢气/g |
0.04g |
0.04g |
Xg |
0. 02g |
(1)X的值是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右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V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当这些“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片;
为了对海水中的氯化物(假设以NaCl计算)进行成分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请仔细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
乙 |
丙 |
|
所取海水样品的质量 /g |
100 |
50 |
50 |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 /g |
50 |
50 |
75 |
反应后所得的沉淀物的质量 /g |
1.435 |
1.435 |
1.435 |
(1)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___的实验。
(2)请计算海水中的氯化物(以氯化钠计算)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