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Q、W、Z是非金属元素。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5,对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
(1)Q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族。
(2)X、Y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X单质能在W单质中燃烧可生成化合物R,R的电子式 ___,该物质所含有的化学键的类型为 。
(4)Z的氢化物与W的氢化物发生反应生成Z单质和水,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1)实验室有如下仪器:①试管 ②烧杯 ③量筒 ④蒸发皿 ⑤坩埚 ⑥温度计
⑦蒸馏烧瓶,其中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4.5g水与g磷酸(H3PO4)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是,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3)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这些OH—和g Na+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4) 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取出10mL此溶液,其中含有NaOHg。将取出的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共14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编号 |
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混合溶液的pH |
① |
0.1 |
0.1 |
pH=9 |
② |
c |
0.2 |
pH=7 |
③ |
0.2 |
0.1 |
pH<7 |
请回答:
(1)从①组分析,HA是酸(填强或弱)。所得混合溶液由水电离出c(OH-) = mol·L-1。
(2)②组表明,c0.2(选填“>、=或 <”)。
该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选填“>、=或 <”)
(3)从③组分析,说明此时HA电离程度NaA水解程度(选填“>、=或 <”)。
该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由上述所涉及的溶质组成以下四组等体积溶液:
甲:0.1mol/LNaA;乙:0.1mol/LNaA和0.1mol/LHA;
丙:0.1mol/LHA;丁:0.1mol/LNaA和0.1mol/LNaOH;
则A-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写序号)
(共12分)
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 。在此温度下,将 pH = a的 NaOH 溶液 Va L 与 pH = b的 H2SO4溶液 Vb L 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 a= 12,b= 2,则 Va∶Vb= ;
(2)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 a+ b= 12,则 Va∶Vb= ;
(3)若所得混合液的 pH = 10,且 a= 12,b= 2,则 Va∶Vb= 。
(共8分)在常温下,下列六种溶液:
①0.1mol/L ②0.1mol/L
③0.1mol/L
④0.1mol/L和0.1mol/L
混合液 ⑤0.1mol/L
⑥0.1mol/LNH4HCO3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上述六种溶液中,最小的是;
最小的是(填序号)
(3)比较溶液②、③中的大小关系是②③(填“>” “<”或“=”)
(4)常温下,测得溶液②,说明
水解程度
水解程度。(填“>”、“<”或“=”)
(5)请写出③的电离方程式:。
(6)请写出0.1mol/L的NH4HCO3物料守恒关系式:
下图是我校实验室化学试剂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现用该浓硫酸配制480 mL 1 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②玻璃棒;③烧杯;④量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________;
(2)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写仪器名称)。
(3)经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约为________mL;若将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49%(填“>” 、“<” 或“=”)。
(4)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稀释过程中,少量浓硫酸不慎沾在手上,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
(5)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 mol·L-1,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________。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②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
③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立即进行后面的实验操作
④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⑥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正放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