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11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材料二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A镇依托当地有机农业园区的优势,建成第5代冬暖式温室4000多亩,总规模达到1万多亩,每栋温室配备看护房.沼气池.猪舍.卷帘机等,实现了设施自动化与生态农业的相结合。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亩均收入在3万多元,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镇上的蔬菜合作社运作,及时掌握销售信息,统一组织建设,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销售,农民实现了“不用出家门,拥有聚宝盆”的多年梦想。还建设了1万平方米高标准示的蔬菜专业交易市场。通过建立灵活高效的“产业党建联动区+合作社+基地+市场”蔬菜产销体系,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党中央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体现的执政思想及其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A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假设你是A镇合作社的经营者,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材料三 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感怀焦裕禄事迹对一代共产党人的成长影响,强调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四  某市从实际出发,笃行焦裕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有图书馆.博物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3)结合材料三,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说明“焦裕禄精神”对我们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精神引领价值。
(4)结合材料三.四,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推进文化发展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文化创新的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落实2008年底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之一。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材料一:目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消费能力不足;农民的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在有限的收入中,除去基本生活支出和再生产投资外,农民支出的很大部分用于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支出,制约了农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
材料二:国家的相关政策

政策1
全部取消了农业税,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达到5625亿元。
政策2
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政策3
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政策4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材料三: 针对农村消费不足的状况,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财政部、商务部两部委决定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开展“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工作。政策规定:试点地区的农民购买指定厂家的产品,可领取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的销售价13%的补贴。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这项政策2009年2月将推向全国。这项政策的实施,可以撬动农民消费大约9000亿元,从而有效拉动了农村消费。
(1)为什么要扩大消费需求?
(2)说明政策出台的哲学依据。
(3)财政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材料一:1949年全国财政收入总规模仅有62.17亿元,30年后的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虽然首次突破1000亿元,然而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全国财政收入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增长了9倍,到1998年突破1万亿元,5年后的2003年跃上2万亿元大关。2005年超过3万亿元, 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而2008年1-7月全国财政收入已达到四万亿元。仅2003~2007年五年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
材料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一路走高,已从1995年最低点的10.3%,回升到2006 年的18.5%,2007年突破了20%。但如果加上偿还国债支出、社会保障费收入、预算外支出和制度外支出后,财政收支将占到GDP的30%以上。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已经驶入历史快车道。
材料三、2008年7月份全国财政支出4561.44亿元,同比增长40.9%。1-7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27443.46亿元,同比增长29.7%。1-7月,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的项目主要是: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长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6.5%,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43.8%,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7.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5.1%,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34.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同比增长26.8%,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3.7%。
(1)、上述材料分别显示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财政有哪些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0%和70%。据统计,我国2004年-2007年的投资率分别为43.2%、44.8%、45.9%和44.7%,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4.1%、48.6%、52.5%和55.6%;从2004年至2007年,我国的消费率依次为54.3%、50.7%、51.1%和50.8%,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7.2%、36.8%、36.5%和36%。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材料二:新华网2008年8月21日电,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为12年来单月最高增速。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与投资、出口相比,消费增幅明显扩大。专家分析认为,除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效应显现、物价涨幅逐月回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等原因外,居民收入增长出现的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消费马车”稳步快跑的强大动力。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意义。
(3) 联系材料二,运用积累和消费的有关知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措施。

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果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运用财政知识,为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