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乙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反射弧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饭后l小时cd段血糖含量大幅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         被消化后的产物进入血液造成的。
(2)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通过图乙中的[  ]        传至神经中枢,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神经冲动由②传至效应器——胰岛,使其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         ,恢复正常水平。
(3)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        。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                 协调作用的结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它能分泌,这种消化液中不含,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2)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3)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亲爱的七年级同学们,这里有一位你们的同龄朋友描述自己出生的经历,如下图请你们用人的生殖过程知识帮她补充完整:

(1)图中的①是,它的功能为
(2)我是一位七年级漂亮的女生,我是在妈妈的[ ]形成;在妈妈体内,主要住在,它的功能是发育的场所。
(3)我在妈妈的体内住了大约周才从妈妈的排出,这个过程就是图中的[ ]。妈妈这时是最辛苦的,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爱妈妈。

玉米的籽粒有甜和非甜两种,甜玉米口感好,常用来食用,但产量不很高,非甜玉米产量高,但口感不好,常用来做饲料。农民张大爷在自家相邻的两块土地上分别种上了纯种的甜玉米和非甜玉米,后来他发现两块地的相邻处,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了非甜玉米粒,但非甜玉米的果穗上却没有甜玉米粒。(说明:纯种指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是相同的,如:RR或rr)。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没有甜玉米粒,结的全是非甜玉米粒,这在生物学上称为现象,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了非甜玉米粒,这在生物学上称为现象。
(2)玉米的籽粒有甜和非甜两种不同的表现,这在遗传学上称为;由上述资料可判断,
是显性性状。
(3)玉米粒是由玉米雌花中的发育而来的,玉米粒中的胚则是由发育而来的。
(4)请用遗传图解结合文字说明解释“两块地的相邻处,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了非甜玉米粒,但非甜玉米的果穗上却没有甜玉米粒。”

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右图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代表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代表物质交换的方向。请分析作答:

(1)孙悟同学为患有高血压的奶奶设计了含有“馒头、小米稀饭、酱牛肉、咸鱼”的午餐食谱,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该食谱不合理之处为(写出一点即可)。“馒头”中的淀粉彻底消化成[A]的场所[1]是
(2)进入[2]中的[C]通过作用,进入血液;在血管内,[C]由[D]中的来运输。
(3)[A]和[C]在[3]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B],当肋间肌和膈肌时,[B]由[2]排出体外。
(4)在循环系统中,[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心脏、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
(5)除图示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器官)排出体外。
(6)若[E]中出现了[A]物质,若图中各结构的功能均正常,则可以通过进行治疗。

(6分) 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概念图。

(1)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添加几个概念和一些关联词,正确地表示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结构A的名称是;图中B表示的物质名称是
(3)在生理过程①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是(填“细胞质”或“细胞核”),图中过程②叫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