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D为矮杆基因,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二倍体)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数是42条,丙品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56条,若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则丙品系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
(2)培育乙品系过程中需用到的工具酶有 。
(3)甲和丙杂交得到F1,若F1减数分裂中I甲与I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将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 (用分数表示)。
(4)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中矮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 种(只考虑图中的有关基因)。
(5)若把甲和乙杂交得到的 F1基因型看作DdTt,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F1经单倍体育种得到矮杆抗白粉病纯合子的过程。
矮牵牛的花瓣中存在着三种色素:红色、黄色和蓝色,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缺乏上述色素的花瓣呈白色,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控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均为显性。当B基因存在时,黄色素会全部转化为红色素。当E基因存在时,白色物3只转化为白色物4,但E不存在时,白色物3也会在D基因控制下转化为黄色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只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二(A、a,B、b),纯种紫色矮牵牛(甲)与另一纯种蓝色矮牵牛(乙)杂交,F1表现为紫色,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色∶3绿色∶4蓝色。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F2紫色矮牵牛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占________。
(2)如果只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三(B、b,D、d,E、e),两株纯合亲本杂交(BBDDeeGG×BBddeegg),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如果三条途径均考虑,两株纯合亲本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紫色∶3蓝色。推知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按字母顺序书写),两亲本组合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鸟尾部羽毛颜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使其分别有白色、灰色、褐色、棕色四种羽色,其生化机制如图所示。
(1)该种鸟尾羽颜色的基因型共有 种。
(2)一只白色雄鸟与多只棕色雌鸟交配产生的后代分别有三种羽色,则该白色雄鸟的基因型为 。
(3)若该种鸟的一种显牲性状由基因B控制,但不知基因B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一个调查方案,对此进行研究,请对该方案进行相关补充。
调查方案:寻找具有此显性性状的该鸟种群,统计 的个体数量。
预期结果:
①若具有该显性性状的 ,则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具有该显性性状的 ,则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③若具有该显性性状的 ,则B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
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下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下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 |
红细胞表面A抗原 |
抗原决定基因 |
A |
有 |
IA(显性) |
O |
无 |
i(隐性) |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__ ___(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Ⅱ-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_______________。母婴血型不合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Ⅱ-2的溶血症状较Ⅱ-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____________,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Ⅱ-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Ⅱ-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对灰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有一只黄色雄鼠。分析认为,鼠毛变黄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也可能是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1)为探究该黄鼠出现的原因,用上述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 交配,得到多窝正常存活子代。根据结果,推断结论:
(2)如果每窝子代中黄鼠与灰鼠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黄色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结果。在此情况下若一对灰鼠同时产下多只黄色小鼠,可能的原因是 。假如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则该黄鼠与其子代中黄鼠杂交,得到的黄鼠与灰鼠的比例为 。
(3)如果黄色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不同窝子代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黄鼠与灰鼠比例是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为 鼠。
野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A1、A2、A3分别决定灰色、褐色、白色,它们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甲对乙显性、乙对丙显性,则甲对丙也显性,可表示为甲>乙>丙),根据遗传系谱图回答问题。
(1)基因A1、与A2、A3的根本区别是 。 若A1共含有1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共200个,则该基因第三次复制,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该基因所控制合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为 。
(2)已知A2对A1显性,根据系谱图可确定A1、A2、A3的显性顺序是 (用字母和符号表示)。I2的基因型为 。Ⅲ1与Ⅲ5交配产生灰毛子代的概率为 。
(3)野兔有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将Pelger异常的雌雄野兔杂交,后代结果如下:正常雌兔58个,Pelger异常雌兔117个,正常雄兔60个,Pelger异常雄兔119个。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 。
(4)欲探究野兔毛色基因与Pelger异常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计实验如下:取Pelger异常的纯种灰毛雄免与正常的白毛雌兔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中Pelger异常的灰毛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 ,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灰毛兔与白毛兔之比为 ,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