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和管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分别接见了达赖和班禅,确立了两位宗教领袖的册封制度,既肯定了达赖和班禅在藏传佛教中的宗教领袖地位,又明确了清朝廷和西藏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清朝还在藏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即派驻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179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达赖、班禅事无大小应秉明驻藏大臣办理,进一步强化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创立“金奔巴瓶”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在驻藏大臣主持下完成继承仪式……使中央紧紧地把达赖和班禅继承权的选择掌握在手中……
材料三:1949年底,解放军就开始了进军西藏的准备工作,解放军的前哨部队到达了西康的甘孜。当时,解放军完全有力量采用军事行动解放西藏,但因为西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还存在着由于历史所造成的深刻的民族隔阂。为了避免进一步伤害民族感情,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区派代表来京谈判,以期和平解放西藏……后来,西藏地方政府亲帝的反动头子大札摄政下台,1951年2月。十世达赖亲政。达赖亲政后,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5月23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图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藏族的联系?(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央人民政府采用和平方式解放西藏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藏得以和平解放的原因有哪些?(2分)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够得到什么感悟?(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歌颂中国共产党】(8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又经过近30年的曲折探索,终于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领导阶级方面,其“新”在哪里?
(2)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
(3)写出“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实现“独立梦”的中国人民开始向“富强梦”目标迈进。请问,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哪一项伟大决策使我国一步步走上富强之路?

【硝烟弥漫的两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战争是残酷的,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材料二:2010年5月9日,俄罗斯隆重举行纪念反法西斯侵略取得胜利65周年庆典。以下是《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从血火博杀的欧洲战场,到诸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击法西斯侵略……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军民……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绞肉机”指哪次战役?(1分)
(2)依据材料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正义的力量为了团结在一起共同签署了什么宣言?(1分)导致战争从血火搏杀的欧洲战场扩大到诸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性战役。(1分)
(3)依据材料二写出在亚洲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及其指挥者。
(4)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从17世纪到19世纪,通过革命或改革,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利。……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件?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为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俄国。不过,此时的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最初的打谷机是马拉的),而农奴的劳动却可以一文不费。既然机器完成的工作农奴同样可以完成,为什么要花这份冤枉钱呢?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改革与创新的强国之路】(6分)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第二册》
(1)材料一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二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为开端?中国开始“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
(3)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日本侵华的铁证历史】
中国将以立法形式正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日本侵华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一种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