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火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19世纪60一90年代)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19世纪40—60年代),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f业的起步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德国西门子公司)1872年向中国提供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879年交付并安装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照明发电;1899年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北京马家堡到哈德门)及配套的发电厂,这是中国第一座发电厂;1913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明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36~1937年,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营业额占西门子公司欧洲以外各海外公司总营业额的21%,是欧洲以外最大的海外分公司。”上述材料突出表明

A.中国是最早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国家
B.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近代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C.西门子公司帮助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中国是西门子公司在欧洲以外的最大市场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装、婚纱在教堂举办文明婚礼
B.徐小姐喜欢阅读《申报》、看上海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C.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电影院
D.上班有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去北平出差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被誉为现代经常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右图为一幅反映1956—1966年间某一历史运动的漫画。作者是邳县八集公社农民朱会然,邓拓闻讯后题诗一首《大豆过江》:“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一历史运动给我们的教训是

A.上层建筑改革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B.生产关系的调整应该适应生产力水平
C.经济政策要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