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此记载
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D.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
C.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D.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
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这些规定体现出( )
| 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 B.和平夺取、平稳过渡的必然要求 |
|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范性 | D.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
法国近代史上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永久废除君主制 | B.确立了人权和法治原则 |
| C.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民主制度 | D.构建了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 |
《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
| A.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
| B.美国实行联邦制 |
|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
| D.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
|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 B.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
|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 D.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