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明中叶至清末,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回答小(1)-(2)题。
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明末清初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②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