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这一改名体现了
A.维护皇权的独尊 | B.借皇帝名号宣传 |
C.宗法观念的影响 | D.神化皇权的需要 |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
A.太学制度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