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过P点时变轨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圆形轨道I,在轨道I上经过Q点时变轨进入椭圆轨道II,轨道II与月球相切于M点, “玉兔号”月球车将在M点着陆月球表面。
A.“嫦娥三号”在轨道I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 |
B.“嫦娥三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 |
C.“嫦娥三号”在轨道II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I上短 |
D.“嫦娥三号”在轨道Ⅰ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如图所示的同心圆(虚线)是电场中的一组等势线,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着直线由A向C运动时的速度大小越来越小,B为线段AC的中点,则有 ()
A.电子沿AC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小 |
B.电势差 UAB=UBC |
C.电子沿AC运动时它具有的电势能越来越大 |
D.电势UA>UB>UC |
一带电粒子射入一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abc所示.图中虚线是同心圆弧,表示电场的等势面.不计重力,可以判断()
A.此粒子一直受到静电吸引力作用 |
B.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 |
C.粒子在a 点大于c点的速度 |
D.粒子在b 点的速度一定大于在a 点的速度 |
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 ()
A.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 |
B.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
C.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 |
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不能回到槽高h处 |
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不计重力)一带电粒子从A点飞向B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B两点相比较,A点电势高
B.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比在B点的大
C.粒子带正电
D.粒子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小
在右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则下列有关P 、Q两点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点的场强等大、反向 |
B.P点电场更强 |
C.Q点的电势较低 |
D.两点电势一样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