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 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是/不是) 伴X 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   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2) 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       , Ⅱ2的基因型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 近年,沙棘木蠹蛾在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增长,在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河滩地进一步研究,获得如右图所示数据。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4)研究者同时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
土壤肥力
土壤含水量


有机质含量(%)
氮含量(%)
表层~60cm(%)
山坡地
0.595
0.015
7.0
河滩地
0.202
0.003
15.0


因此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沙棘均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女娄菜为雌雄异株的植物,下图为女娄菜的性染色体组成。已知女娄菜的叶型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某种基因型的花粉粒死亡。现有下列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中所示。请回答: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




1
宽叶
窄叶

全部宽叶
2
宽叶
窄叶

1/2宽叶、1/2窄叶
3
宽叶
宽叶
全部宽叶
1/2宽叶、1/2窄叶

(1)图中②号染色体上除Ⅰ区外,基因的遗传方式是
(2)控制女娄菜叶型的宽叶基因遗传方式是
(3)第1组和第2组杂交实验的子代都没有雌性植株,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4)第2组杂交实验中亲本的雌株和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5)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预测其后代中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

大肠杆菌的一种质粒只有某限制酶的一个识别序列,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lacZ基因若无外源基因插入,便可表达出半乳糖苷酶。当培养基中含有两种物质I和X时,X便会被半乳糖苷酶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如果lacZ基因中插入了外源基因,带有该种质粒的大肠杆菌便不能表达半乳糖苷酶,培养基中的X不会被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白色菌落。大肠杆菌的这种质粒还携带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下图是利用lacZ基因的插入失活、筛选出重组质粒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通过方法获得蓝藻基因。作为受体大肠杆菌应,以方便筛选已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大肠杆菌。取用氯化钙溶液处理过的受体大肠杆菌,置于试管Ⅱ中,完成基因工程操作步骤。
(2)图中的选择培养基中除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葡萄糖、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等物质,用以筛选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大肠杆菌。
(3)将上述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置于图中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以检测受体大肠杆菌是否导入重组质粒,请预测菌落的颜色,并分析结果:
。②
(4)若改用噬菌体为运载体,科学家分别用32P、35S标记噬菌体内的目的基因、外壳,在下图中标记元素32P、35S所在部位依次是
(填图中标号)。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所以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而不采用 法或 法进行调查。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小组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土样中收集小动物。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3)通过对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绘制曲线如图。一般来说,土壤有机物含量越多,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

(4)蚯蚓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壤动物,在促进物质循环和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蚯蚓粪中含有丰富的N、P等养分,如氮元素被植物体吸收后,可参与多种物质和结构的合成,其中包括 (多选)。
A.核酸 B.ATP C.纤维素 D.细胞膜
(5)小组成员用蚯蚓粪提取液、原土(蚯蚓生活环境的土壤)提取液、全营养液、不同浓度生长素(IAA)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处理绿豆插条,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结果
1
2
3
4
5
6
蚯蚓粪提取液
原土
提取液
全营
养液
85µmol/L
IAA
170µmol/L
IAA
蒸馏水
每株插条平均根数
5.29
3.72
3.82
5.44
6.02
3.17
每株插条平均根长(mm)
37
12
17
29
24
14

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②原土提取液中有无生长素?     。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③1、4、5三组实验结果说明

将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均相同的同种实验动物平均分为三组。把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①、②、③三组动物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实验动物甲状腺的放射量。4 d后,向①组注射无放射性的激素C,向②组注射无放射性的激素B,向③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与之相关的细胞、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一段时间,甲状腺的放射量增高,这是因为甲状腺能聚集身体中的碘用于的合成。而后甲状腺的放射量逐渐降低,这是因为

(2)第二次注射后,三组动物甲状腺放射量下降的速率各不相同。②组甲状腺放射量下降最快的原因是;①组甲状腺放射量未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3)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其上有能与激素B结合的受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