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包固体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中的四种物质。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分析 |
I.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粉末部分溶解,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
滤渣中一定含有 |
Ⅱ.向滤液中粉末部分溶解,得到白色滤渣试液 |
溶液变红 |
滤液中可能含有 物质(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
Ⅲ.向Ⅱ中所得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
|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测得固体B中含15 g氯元素。
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填空。(C-12 O-16 Na-23 Cl-35.5)
⑴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⑵该固体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
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
【提出假设】假设(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假设(2):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1)不成立,原因是。
【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
(2) |
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拓展】
小林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下图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器用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⑤的名称是。实验室用
固体加热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用品是(填序号)。
(2)③⑤⑦组合可制备 、 、 ,试写出用此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前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铜制品生锈很很感兴趣.经查阅资料,知道铜锈的主要成份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
Cu2(OH)2CO3.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铜绿受热分解后,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种黑色粉末,小明和小娜准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4)现象与结论:
小刚和小娜经过实验之后,都给自己的猜想做了正确的评价.如果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话,实验现象应为: .
(5)若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无水硫酸 铜遇水变蓝),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 B 装置,.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气流应从 口通入.
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为: .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小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同学们将稀盐酸与刚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实验二】小芳改进了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没有现象,说明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如图实验二).
(1)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请你帮他们再设计一个实验,(写出操作及现象)也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3)实验二给你提供的信息是: .
【实验三】小芳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黄,证明发生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 .
【表达交流】有些反应伴随固体消失、变色等现象,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可以通过 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获得结论.
【反思应用】根据大家的交流,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 .
【拓展延伸】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