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显微镜视野中发现有一污染物(黑点),你怎样判断该污染物是在目镜镜头上、物镜镜头上、还是在玻片上?(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
下图是“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分析回答: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作用、B是作用。
(2)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填字母)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 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下图是桃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后发育成。
(2)图中②和④构成果实,②是由(填名称)发育而来的。
(3)有一果农发现他栽的桃树中,在一株桃树上有一枝条结出的果实特别大又甜。他想在现有的一些桃树上能够结出特别大又甜的果实,应采用的方法是。
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1)图中曲线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消化。
(2)图中曲线乙表示的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淀粉被消化的最初部位在_____________;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常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______________ 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4)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淀粉的消化,用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唾液(含淀粉酶)和清水各2毫升,放在37℃的水中约10分钟,然后滴加碘液,B试管中变蓝,A试管中不变蓝。比较A、B两支试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请据图分析:
(1)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①最先到达心脏的D 。
(2)血液从血管②经过器官E流至血管③时,
由血变成血。
(3)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尤为重要,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需多,这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结合下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需借助来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
(2)它们都属于生物,A的名称是。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C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上述生物中具有细胞壁的是(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