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
含硫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H<0,下列研究目的和图示相符的是       
(填序号)

序号
A
B
C
D
目的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增加O2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浓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图示




(2)在5000C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向容积为2L的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均充入2molSO2和1molO2。甲保持容积不变,乙保持压强不变,充分反应后,均达平衡状态,此时SO3的体积分数甲
      乙。(填“>”“<”或“="”" )
(3)向2L的甲容器中充入2molSO2、1molO2,测得S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Ⅰ.在T1温度下,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     v。(填“>”“<”或“="”" )
Ⅱ.T3温度下,平衡时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下若再向容器中通入2molSO2、1molO2,重新达到平衡,测得反应又放出热量Q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相同温度下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是原平衡时的两倍
B.Q2一定大于Q1
C.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一定大于80%
 
(4)在甲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1.100mol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则SO2的转化率为                   
 (5)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气体恰好得到酸式盐,已知该酸式盐溶液呈弱酸性,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浓度符号表示)
 (6)一定温度下,用水吸收SO2气体,若得到pH=5的H2SO3溶液,则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已知该温度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0×10-2mol/L,Ka2=6.0×10-3mol/L)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盐类水解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敌草胺是一种除草剂。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气中久置,A易被空气中O2氧化而由无色转变为棕色,这与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的性质类似。

A. B. C. D.

(2)C分子中有2个含氧官能团,分别为(填官能团名称)。
(3)由B与CH3CHClCOOH转化成C时,从结构上看,还有另一种无机物生成,则该无机物是
(4)若C不经提纯,产物敌草胺中将混有少量副产物E,E是一种由B和C生成的酯(变化过程中碳原子数未变),推断E的分子式为
(5)已知:,若以苯酚和乙酸为原料制备,其合成路线中应分为步变化。

工业上生产高氯酸(沸点:90oC)时还同时生产了亚氯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1)冷却过滤的目的是降低NaHSO4并分离出NaHSO4晶体。
(2)反应器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的作用是作剂。
(3)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4)可以通过蒸馏滤液的方法得到高氯酸的原因可能是
(5)工业上用铂作阳极、铜或银作阴极电解盐酸也可制得高氯酸,在阳极区可得到20%的高氯酸。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其中盐酸与高氯酸以化学式出现)

(I)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则
(1)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填“甲”或“乙”);
(2)烧杯中的酸过量(填“甲”或“乙”);
(3)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填“大”或“小”)。
(II)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等质量的Zn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产生的H2质量一定相同 ②产生H2的质量一定不同 
③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则一定是盐酸④等倍数稀释后的反应速率A>B 
⑤产生等量H2所需时间A>B⑥产生等量H2,盐酸和醋酸一定都有剩余
(III)向体积都为1L,pH都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3g Zn,则下图中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曲线是

(1)下列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①0.1mol/L HCl溶液②0.1mol/L H2SO4溶液
③0.1mol/L NaOH溶液④0.1mol/L CH3COOH溶液
(2)25℃,柠檬水的pH是3,其中c(OH?)=
(3)25 ℃,有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要使它的pH降为11。应加蒸馏水的体积为ml;若加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应加ml。
(4)25 ℃,pH=3盐酸和pH=1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选填“酸”、“中”或“碱”)

(1)在25℃、101kPa下,1g 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Zn(s) + O2(g) = 2ZnO(s)ΔH1= ?702 kJ/mol
2Hg(l) + O2(g) = 2HgO(s)ΔH2= ?182 kJ/mol
由此可知ZnO(s) + Hg(l) = Zn(s) + HgO(s)△H3=
(3)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右图是1mol NO2(g)和1mo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