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美日科学家因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有机合成常用的钯/活性炭催化剂长期使用,催化剂会被杂质(如:铁、有机物等)污染而失去活性,成为废催化剂,故需对其回收再利用。一种由废催化剂制取氯化钯(Pd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1)甲酸还原氧化钯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浓氨水时,钯元素转变为可溶性[Pd(NH3)4]2+,此时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写化学式)。
(3)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的,钯在王水中溶解的过程中有化合物A和一种无色、有毒气体B生成。
 ①气体B的化学式为            
 ②经测定,化合物A由3种元素组成,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Pd:42.4%,H:0.8%。则A的化学式为 
(4)钯的回收率高低主要取决于王水溶解的操作条件,已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王水用量对钯回收率的影响如图1~图3所示,则王水溶解钯的适宜条件是:反应温度为            ,反应时间约为  ,含钯的样品与王水的质量比为          

(5)700℃“焙烧1”的目的是                                    , 550℃“焙烧2”的目的是                              。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下图装置进行转化为的转化率测定实验:
。已知:


熔点(
沸点(

-72.4
-10

16.8
44.3


(1)要顺利进行实验,上图Ⅰ、Ⅱ、Ⅲ处各应连接合适的装置(可重复使用),请从下列A~E中选择适宜的装置,将其序号填入空格内。

(2)将装置连接好,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不必写具体过程)
(3)实验时,浓硫酸有顺利滴入烧瓶中,甲装置所起作用的原理是

(4)开始实验时,先从乙处均匀通入,为使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滴入浓硫酸与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5)实验中“当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这样做的原因是;若用大火加热有处的反应管时,的转化率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实验时若用25.2g的,加入的浓硫酸是足量的,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称得Ⅱ处装置的质量增加11.3g,则本实验中的转化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84消毒液”与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NaClO + NaCl + H2SO4 Na2SO4+ Cl2↑+ H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1)从①、②、③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制气装置(A处)(填写序号)。

(2)装置B、C中依次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B中的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能是,说明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提出合理的改进的方法
(3)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Na2SO3溶液中,写出氯气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验证尾气吸收后的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正确的操作为
(5)已知RCH2COOH和Cl2在红磷存在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RCHClCOOH。现有分子式为C4H8O2的羧酸A,发生如下变化。

E的分子式为C8H12O4,E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峰。写出E的结构简式

氮化硅的强度很高,尤其是热压氮化硅,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氮化硅陶瓷可做燃气轮机的燃烧室、机械密封环、输送铝液的电磁泵的管道及阀门、永久性模具、钢水分离环等。制备氮化硅可将硅粉放在氮气中加热至1000℃左右直接氮化制得,实验室制备氮化硅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a仪器的名称是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的作用是
(4)已知氮化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常温下易溶于
氢氟酸溶液生成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和一种盐,请写
出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5)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
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物质
b物质
c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NaOH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澄清石灰水
C
稀硝酸
Fe
NO2
H2O
D
浓盐酸
KMnO4
Cl2
NaOH溶液

为验证氧化性Cl2 > Fe3> 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 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 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 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 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 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 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 > Fe3> SO2的是(填“甲”“乙”“丙”)。


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
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42

有Fe3无Fe2
有Fe2

(6)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2(aq)+ SO32 (aq) 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FeCl3与 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溶液E和F分别为
②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图示操作和实验现象均正确的是()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B.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剂:淀粉溶液、碘水、
唾液、2mol/L H2SO4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溶液颜色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蓝色,右试管溶液颜色迅速变蓝色

2NO2(g) N2O4△H<0
试剂:烧瓶中各充入等质量的NO2
现象: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
C.探究醋酸、碳酸、硼酸的酸性强弱
D.验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试剂:0.1 mol/L醋酸溶液、饱和硼酸溶液
0.1 mol/L Na2CO3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内液面产生气泡,右试管无明显现象

试剂:酸化的3%的NaCl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现象: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