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材料二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与美国关系如何?反映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材料三 下图为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部分年份)

(3)根据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2年,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院系调整前后著名理、工科教授在高校(以原著名大学为中心)的分布表

大学名称
调整前总人数
调出人数
留校人数
调进人数
调整后总人数
清华大学
65
52
13
1
14
北京大学
52
41
11
20
31
南京大学
27
18
9
3
12
浙江大学
26
24
2
0
2
私立岭南大学
6
6
0
0
取消
武汉大学
5
3
2
0
2
金陵大学(私立教会大学)
5
5
0
0
取消
北方交通大学
5
4
1
0
1
小计(所/人)
17所/271人
17所/200人
14所/71人
10所/36人
15所/107人
其他大学(所/人)
32所/43人
25所/32人
8所/11人
53所/139人
58所/150人
总计(所/人)
49所/314人
42所/232人
22所/82人
63所/175人
73所/257人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1~1994年
材料二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摘编自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片所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发展趋势,并谈谈你对这种趋势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行”,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易”。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禀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十三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度百科
材料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的《五港出进口应定税则协约》确定了新的进出口税率,中国被迫将鸦片战争前的税率作大幅度的削减,使各货税率大体相当于5%。……1858年的《天津条约》,把值百抽五的原则固定了下来。
——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010,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010。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 010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两种关税制度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 《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根据材料三,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请从下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