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在《通典·职官》中说“夫立法作程,未有不弊之者,固在度其为患之长短耳。政在列国也,其初有维城磐石之固,其末有下堂中肩之辱。远则万国屠灭,近则鼎峙战争,所谓其患也长。”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度初期利于国家安定 | B.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没有弊端 |
C.分封制度后期造成分裂动荡 | D.应从长远角度考察制度得失 |
“国王不能犯错误”是英国中世纪以来的一条政治原则。根据1701年的“嗣位法”,这条原则被解释为:国王的错误应该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解释
A.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 B.使追究国王责任有了法律根据 |
C.使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 D.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 B.以文治国 | C.分科考试 | D.学而优则仕 |
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
在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中提出的,而在百日维新的诏令中未提到的内容是
A.实行君主立宪 | B.发展工商业 |
C.建立新式军队 | D.创办新式学堂 |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孔子改制考》 | B.《变法通议》 |
C.《应诏统筹全局折》 | D.《定国是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