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为1952——1984年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1952——1957年增加是因为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 |
B.1957——1965年停滞主要是因为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 |
C.1965——1978年增加迅速,说明“文革”推动经济发展 |
D.1978——1984年增加迅速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选官是政治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 |
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 |
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 |
D.明朝内阁是中央级行政机构,但始终无法定地位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
D.报刊登出孙中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的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了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