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 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 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
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
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③重视农业的观念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
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西周时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 社会秩序的稳定④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唐太宗贞观四年曾讲:“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故就别院种三数亩禾,时自锄其稊莠。”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 | B.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 |
C.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 | D.古代农业歉收是因为统治者不亲自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