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对这种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 |
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 | D.皇帝的威权被宦官分割 |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
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 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 |
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 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 |
1930至1936年我国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造成这一时期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抗战时期需大量进口军事物资 |
B.长期内战生活资料依赖进口 |
C.经济危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
D.国民经济建设引进机器设备 |
下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
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
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
D.“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曾经遭受过,而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强调()
A.高瞻远瞩、求同存异 |
B.反殖反霸,互相支持 |
C.理解尊重、消除分歧 |
D.和平共处、避免猜疑 |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