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 ,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碳在甲、乙、丙之间以 形式传递。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2)与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是
(3)下表是大兴安岭5种沼泽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存测定结果(单位:kg·m-2)。
![]() 层次 |
草丛沼泽 |
灌丛沼泽 |
毛赤杨沼泽 |
白杨沼泽 |
落叶松沼泽 |
乔木层 |
0 |
O |
3.30 |
7.79 |
6.87 |
灌木层 |
O |
1.27 |
0.11 |
0.08 |
0.24 |
草本层 |
0.33 |
0.14 |
0.05 |
0.03 |
0.03 |
凋落物层 |
0.15 |
O.18 |
0.34 |
0.43 |
0.35 |
土壤 |
38.28 |
33.06 |
29.03 |
19.21 |
23.73 |
①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 ,这是因为 。
②草丛沼泽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但是其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请依据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关于植物调节的实验分析题:(每空1分,共8分)
实验一:同学甲从一本书中查到“幼嫩叶片产生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其中茎的顶端表示一颗芽);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去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去掉顶芽和幼叶,并且在叶柄横断面上,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预期结果:实验组:叶柄对照组:叶柄
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叶柄的脱落是缺乏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实验二:有人对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是否与促进植物开花有关进行了实验研究,其过程
如下:
实验组除个别瓶受污染外,其余均在一周时间内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
从实验结果看,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从科学性角度出发,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有两个不妥之处,请给予改进
(1)。
(2)
请回答下列与免疫有关的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抗原)暴露出来的是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细胞,T细胞可产生作用于B细胞。如果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病。
(2)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
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
是曲线;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
线,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
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某人饭后4小时血糖变化曲线如图,据图回答:(每空1
分,共6分)
(1)饭后0.5h血糖含量达到a点,原因是,此时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
(2)形成b点的原因是,起作用的激素是。
(3)有观点认为:在c点,其感觉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情况。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理由是
根据学过的知识点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动脉中血浆流入毛细血管的端时,血浆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而组织液中包含的大部分细胞代谢产物能够被毛细血管的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 吸收,经过循环由汇入血浆。
(2)当突触前膜内的受到传来的神经冲动刺激时,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其通过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图示的结构包括个神经元,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次
下面是有关人体体液组成的概念图,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