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言论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A.“是故工商盖皆本业也” |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C.“乡农卖丝争赴市(场)” | D.“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 |
1957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突然提出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提出本州在1959年一年内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二倍,深受赞赏。1959年底拉以弄虚作假手段宣告“完成”指标,不久骗局被揭穿,自杀身亡。这表明
A.赫鲁晓夫根本性的变革造成了“浮夸风” |
B.赫鲁晓夫的超越计划是不现实的 |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柜架 |
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赶超计划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沉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局面 |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
C.合理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 (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
39.79 |
22.13 |
35.55 |
44.24 |
表格中的数字所反映的信息有()
战争使俄国的农业遭到破坏
②1921年苏俄工农联盟受到削弱
③农业生产到1925年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