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
|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
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引进近代技术,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内容可以印证()
|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全面解体 |
| B.洋务派通过兴办民用工业获取利润 |
| C.欧风美雨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 D.中国的近代丝织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洋务企业外国企业民族企业 |
| B.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国企业 |
| C.外国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
| D.外国企业民族企业洋务企业 |
19世纪中叶后,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
| 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 C.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
| D.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列图片的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 B.手工工场 |
| C.工业革命 | D.信息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