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条件的是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
③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好转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形态主要还是自然经济,然而,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民族革命战争,却打败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当发达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自然经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 )
A.经济活动不要求过于复杂的劳动和劳动工具 |
B.主要依靠自然条件,而不是社会环境 |
C.相对比较封闭,不会被战争所破坏 |
D.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 B.中国反对资本主义自由化取得成功 |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 D.中国改革开放 |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