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德 |
| B.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
| C.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
|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
美国学者托马斯·班德认为:“在1776年美国革命乃至巴黎和约签订前的美国历史都是地方史或者单个州的历史,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史”。真正开始改变这个局面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 B.《人权宣言》发表 |
| C.《邦联条例》 | D.1787年宪法 |
“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的影响 | 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 |
| C.工业革命的影响 | 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 A.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 B.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
| 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 D.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此项规定从客观上看
| A.是当时法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 B.避免了政权的频繁更替和政局的持续动荡 |
| C.旨在维护共和制度,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 |
| 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律精神 |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 A.法制化 | B.渐进性 | C.普选制 | D.反封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