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
|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
|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
|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
1945年8月和1949年4月,国共两党分别在重庆和北平举行了和谈。其共同之处是
| A.国民党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发挥了作用 |
| C.共产党在军事方面作了较大让步 | D.两党达成的协定完全没有实施 |
1942年1月,包括苏联在内的26个国家发表共同宣言,强调了经济合作。接着,在5月和6月又签订了苏英条约和苏美协定,其中不仅规定了双方战时的相互援助,而且还谈到了,战后的合作互助问题。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 B.促进了世界经济统一性趋势的增长 |
| C.使世界经济秩序更加规范 | D.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增强 |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 A.颁布了《土地法令》 | B.处死了末代沙皇 |
| C.颁布了《和平法令》 | D.推翻了临时政府 |
下图是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 A.维新派行动落后于其宣言 | B.维新志士注重启发民智 |
| C.变法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 D.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城乡 |
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在《中国近况》一书中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此话反映出他
| A.盛赞中国在当时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 |
| B.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 |
| C.对德意志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不满. |
| D.维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