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年代
商办企业
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 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477 4
3 792
江苏
149
1 139
1 288
14.267 8
2 588
安徽

386
386
2.468
1 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 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060 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罗马的历史遗产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 7分)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国走过,艰难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皇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回答:
(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5分)
(3)材料三中“科学”的含义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三十年来”的中国历史,谈谈科学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主要作用。(4分)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3分)
(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依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指
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
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3分)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最后10件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将上述事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将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事件序号填写在相应表格中。

(2)从事件91至99中任选一件,说明入选理由。
(3)根据上述10件大事概括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实现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选自严复《辟韩》(1895年)
(1)材料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改变这种状况,维新派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2)依据材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民主宪法。
(五)……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六)保证一切抗
日人民(地立、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人民则有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
——选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民主措施,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