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阴影部分是某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发生区域,若给它加一个简要说明,合适的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 |
|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
| C.洛川会议后,八路军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 |
| D.平津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解放 |
19世纪30—70年代出现了一种建筑创作流派,其风格表现为“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在建筑上则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这一建筑流派应是( )
|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
虞。这表明( )
|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
|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
|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
|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
| A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杜绝儒家以外其他思想的传播 |
| B |
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
推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
| C |
“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
| D |
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 |
对启蒙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 |
1953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应阅看参考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
| 国别 |
宪法 |
| 苏俄(联) |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
| 中华民国 |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
| 法国 |
1946年宪法 |
| 其它 |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废除 |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 C.表明其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