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 “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
| A.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 B.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 C.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 D.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
下列有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的内容及影响,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挑战正统,提倡个性 | B.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
| C.批判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影响深远。下列有关朱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 |
| C.他提出了本心就是“良知”的观点 | D.他强调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 A.①②③④ |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 D.①②④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
| C.该译本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 |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下列关于韩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韩非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 |
| B.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
| C.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
| D.韩非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不变”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