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其中只有E不属于短周期,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
A |
B |
C |
D |
E |
相关 信息 |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2 |
与元素C可形成离子个数比为2:1和1:1的化合物 |
单质质软,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
D元素可形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
其单质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人体缺少该元素易患贫血症 |
回答以下问题(化学用语中的元素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B、D元素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氢化物受热分解所需温度B D(填“>”、“<”或“=”)。
(3)检验E3+离子的方法是 。
(4)鉴别D的两种氧化物的试剂是 (仅限一种);常温常压下DO2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 1.6g D单质与另一种氧化物,并放出14.86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0.1mol·L-1C2D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6)AO2、O2和熔融NaA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在使用过程电极Ⅰ生成氧化物Y,写出电极Ⅱ的反应式 。
(11分) 物质A、B、C、D、E、F、G、H、I、J、K存在下图转化关系,其中气体D为单质,E为氯气,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是________,D是________,K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C→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溶液I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钠、铝、铁是三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
(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序号)。
a.钠沉到水底 b.钠熔成小球 c.小球四处游动
(2)Fe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三支试管中。请回答:
a.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________色。
b.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向第三只试管中加入铁粉,反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Fe跟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请写出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过程中有1.2mol电子转移,那么消耗NaOH______________mol
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为A>B>C>D。已知:将0.5mol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还原成中性原子时,需得到6.02×1023个电子。当A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放出0.02g氢气时,用去0.4gA单质。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和A相同,并知B元素的原子半径比A大。C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D元素与氢元素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H3,其最高价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07%。试回答:
(1)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鉴定某物质中含有B元素的最简单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数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酸,则:
(1)A、B、C、D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
(3)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的氢氧化物生成_______种盐,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4)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1)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500℃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1所示。
①图2是改变温度时H2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从反应开始到第三分钟,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mol·L-1·min-1;
③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
(2)下图中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关闭K,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1.2molCH3OH(g)和2.4molH2O(g),向B容器中充入1.5molCH3OH(g) 和3.0molH2O(g),两容器分别发生上述(1)中反应的逆反应。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L,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1.4aL,容器B中CH3OH转化率为;维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g)ΔH<0 达到平衡时,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代号)
A.升温
B.加压
C.增加CO的浓度
D.分离出二甲醚(CH3OCH3)
E.加入催化剂
(4)已知反应2CH3OH(g)CH3OCH3(g)+ H2O(g)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0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
CH3OH |
CH3OCH3 |
H2O |
c/mol L -1 |
0.9 |
0.60 |
0.60 |
A.CH3OH的起始浓度为2.1 mol/L B.平衡时CH3OH的浓度为0.9 mol/L
C.此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小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