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日本在这些年经济社会各方面都缺乏活力,表现欠佳时期,连续两年增加军费预算。2013年度国防预算达4.75万亿日元,较上一年增长了400亿日元,涨幅为0.8%。 2014年度军费较上一年增加2.8%,达到4.88万亿日元(约合468亿美元)。并于2012年至今,大力发展进攻型海空军武器。材料二 新华社2014年3月5日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天开幕,李克强首次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计划将2014年国防预算提高12%,达到8082忆元人民币,约舍1320亿美元。
(1)中日双方大幅提高军费预算,让2014年这个年份更加敏感。因为120年前,中日曾发生一次重要的战争,对双方造成巨大影响。请问那次战争是什么战争?对中国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2)历史上那次战争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哪个事件?而那场战争的结果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中国也大举提高国防预算,你觉得可以避免中日之间的战争么?为什么?(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不仅如此,这场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加国家的直接军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13万亿美元,参战国物资损失总价值达4万亿美元。
材料三:当今世界,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1)材料一中“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战争对我们的影响。
(3)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请你就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几天之内,股票价格连续暴跌。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就从这里开始,迅速蔓延全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罗福斯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上述材料反映出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对付经济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可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由战胜国“委任统治”……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材料二: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新生中国主权的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1)材料一所叙是哪一条约的内容?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2)材料二所叙是哪一条约的内容?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3)签订这两个条约的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二: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联合国宪章》(1945年)
(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成立时宣称的共同宗旨是什么?
(2)从历史背景、主要成员国、作用等某个方面比较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的不同点?
(3)请你写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国名。
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80多年来,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决定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日久会生情,血必浓于水。国共携手,将被证明是这个伟大进程的重要推手和转折点。
(1)写出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重大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及建立的标志。
(2)你认为国共第三次合作实现吗?假如实现,你希望这次合作有什么成果?
(3)请你结合国共两党关系的风风雨雨,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