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 |
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
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 B.选官须注重才学 |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 D.选官应注重品行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 B.宗法制的消亡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 D.分封制的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