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江苏 |
4.7 |
0.9 |
陕西 |
1.8 |
5.3 |
山东 |
2.1 |
1.1 |
湖北 |
5.8 |
5.6 |
福建 |
2.2 |
6.7 |
山西 |
2.8 |
2.1 |
湖南 |
6.6 |
8.2 |
广东 |
25.4 |
9.4 |
贵州 |
1.4 |
3.9 |
四川 |
6.1 |
12.3 |
广西 |
3.1 |
7.3 |
热察绥 |
1.9 |
0.6 |
河北 |
3.9 |
0.8 |
云南 |
2.5 |
2.9 |
|
|
|
A.国民党性质发生改变
B.中国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C.受国民党抗战形势的影响
D.国民党的统治力量转移到农村
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成立 |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成立 | D.联合国的成立、东欧剧变 |
当今世界的政治局势是
A.两极格局 | B.一超一强 | C.单极化 | D.多极化趋势 |
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动力是
①同美国争夺非洲殖民地②稳定和发展西欧③同苏联抗衡④摆脱美国的控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上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 B.文化观念的变化 |
C.国家名称的变化 | D.民族构成的变化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