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政府通过政务微博问询民意、倾听民声,这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也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多家网站针对“2012年‘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整百万网民踊跃参加,广大网民通过政务微博这个平台进行政冶参与。网民关注的社保、分配、医疗、教育、反腐倡廉、消费价格、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做了回应。
近年来,微博发展快、作用大,但也存在泥沙俱下的情况,有些网民不负责任,造谣生事,扰乱民心。对此,政府要依法管理,网民要守法自律。
阅读上述材料,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⑴政府开通政务微博对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什么重大意义?
⑵网民通过微博参与政治生活时应如何做到有序参与?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
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美国
43%
超过20%
中国
不足4%
2.5%

材料二:美国的决策者历来认为,美国的文化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美国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美国就能在任何时候比任何国家都要强大,就能在国际社会居于领导地位。“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这是美国图谋称霸世界的公式。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达到5%以上的规模。
(1)你从材料一中发现了什么问题?(4)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6)
(3)从材料二中,我们如何看待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与不普通的前缀连在一起:“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最美军嫂”、“最美中学生”……他们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在张丽莉的心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恪守基本职责;在吴斌眼里,保障乘客安全是应尽的义务;在高铁成看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必须担当的使命!2012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教育部等单位在京召开学习时代楷模座谈会,会上宣读了中央文明委《关于广泛开展向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社会兴起学习宣传时代楷模热潮,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并结合材料以“弘扬‘最美’精神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书。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温总理上述讲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影响人。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谈谈你的认识。

2013年1月有同学学完了《文化生活》以后认为:流行文化就是经典文化,大众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材料一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四位一体”。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变过程。
(2)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二说明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