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
B.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 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 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 完全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 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 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 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 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 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型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下列题目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巍峨高峰》
C《铁器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大举分封:开创天下共主气象》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下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不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