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清朝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近1/3,却被4000名英国“东方远征军”攻破虎门,当时英国的GDP只是世界的1/20,1895年大清帝国的GDP比日本高9倍,仍惨败于甲午战争。
——《环球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近代史上清朝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现状,其历史的转折点与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有很大关系,结合材料二回答促进这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
(4)材料二和三分别概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这是后人称颂谁的诗?请你简单介绍他的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材料二:《国际歌》是一座以无产阶级鲜血谱写成的纪念碑虽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从法国传遍欧洲,响彻世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科学理论”是指什么?“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含义是什么?
(2)请说出材料二这首歌的词作者、曲作者。这首《国际歌》体现了国际无产阶级的一种什么精神?
材料一:海峡两岸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于2009年12月21日中午抵达台中市,参加22日举行的第四次两会领导人会谈。陈云林在举行的仪式上致辞时说,历经北京、台湾、南京三次会谈,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
材料二:2011年12月21日,两岸两面三刀会领导人第六次会谈在台北正式举行。此次会谈签署了“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并就“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发表阶段性共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追溯往事,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中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当前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请你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谈一点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年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3)上述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这一战役具有什么意义?
(2)图片再现的史实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
这一任务的完成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