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制度篇】
(1)秦朝在地方管理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什么制度正式诞生?
【经济篇】
(3)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科技篇】
(5)东汉名医华佗的哪一项发明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 北宋时的哪一项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文化篇】   
(7)东晋时期哪一部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8)清朝时哪一部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外交篇】
(9)唐朝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最杰出使者是谁?
(10)明朝时,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一年确定的?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
(3)根据材料,分析中共一大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中共二大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下图是明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活动:

请回答:
(1)图片A、B、C反映了的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从图片A、B、C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明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科技、战争与世界格局”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本题14分)
(1)图一中英国与德国分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集团,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其维持对峙的后盾,请以史实说明英国与德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卓越表现?


(2)观察图二,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签署了处置德国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对一战后的哪一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图三是二战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图四的场景谁看了后比较震动,认为这是自己平生所犯的最大错误?
(4)综上所述,请你概括科技、战争与世界格局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6分)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2)材料二是哪一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具体体现?
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3)结合材料三回答,十年间促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的重要方针举措是什么?
材料四:“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与哪一模式有关?材料中哪一词语概括了这一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
材料五:“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解说词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怎样根据自己国情做出调整的?
(6)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回答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次革命在生产关系上引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