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4年甲午战争:救亡图存的起点
近代自美国的佩里利用武力敲开日本的国门之后,日本人得以重新认识世界,对西方文明的拜服,促使其决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上全面学习西方。……
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让日本“赌博式”的侵华计划得以奏效,沉重的割地、赔款条约成全了日本的快速崛起,也成为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此为节点的60年,“驱逐日寇、抵抗侵略”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主旋律。日本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侵略者后,其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材料二 1954年再逢甲午:走向复兴的开端
1954年甲午年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走向复兴的真正开端。
……这部由毛泽东亲自挂帅、参加讨论人数达1.5亿(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宪法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记录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等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的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法治国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材料三 2014年又逢甲午:由富到强的节点
2014年又逢甲午年。因为特殊的年份和敏感的钓鱼岛争端,日本不可避免地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对象。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和自我“刮骨疗伤”的改革勇气,已经注定了我们的使命任务不能也不会再局限于“战胜日本”。然而,随着美国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右翼势力迅速抬头、在扩军修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让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日本”。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定义甲午年,怎样规划好今后60年的建设蓝图,需要我们对自身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目标、对日斗争方针和国际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上均摘自孟祥青《三个甲午年 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是指什么改革?举例说明日本“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部宪法的地位和意义。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我国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下列文字中有四处错误,请把它找出来并改正:(共4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例如:春秋时期孟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唐朝诗歌繁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苏轼;北宋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1)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并强迫中国主要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有何影响?
(2)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举出其中两个代表人物,并说说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二:“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是那些政治派别的主张?
(2)针对这三种思想,这些政治派别在当时兴起了什么运动?这些运动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
说说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事件的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