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祖母刘悯臣孤弱
C.常在床蓐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天下之奇才
B.能守其土,不赂秦庶刘侥幸,保余年
C.李牧连之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至于颠覆,固宜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下列各项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不抑耗其实而已
C.可谓智力孤危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远略速祸焉
B.洎牧谗诛臣供养无主
C.猥以微贱,侍东宫臣生陨首,死当结草
D.不名节犹蒙

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洎牧以谗诛
C.苟以天下之大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
B.图其所谓东南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
C.吾于是信有力焉        信:相信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而因其暇日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B.①凡图之所载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②持其踵为之泣
D.①乃为之书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  )
①流水横其前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⑥草木日益以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B.作者欧阳修从夕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2)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3)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道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B.则群聚而笑之顺风而呼
C.句读之不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吾师道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用心一也⑥师不必贤于弟子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⑥⑧

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②粪土当年万户侯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假舟辑者,非能水也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小学而大遗⑧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
  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召归,宴劳弥日。
  文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洪武二年春,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薄上都,走元帝。遇春卒,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次马邑,败元游兵,进至白杨门。天雨雪,已驻营,文忠令移前五里,阻水自固。质明,敌大至。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
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注】①僇:同“戮”。 ②阃外:朝廷之外。③踔厉:精神振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谒:拜见
B.去新城十里而军去:离去
C.宴劳弥日。弥:终
D.次马邑次:驻扎

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李文忠骁勇、有谋略的一项是()

A.①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
②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之,文忠不可。
B.①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
②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
C.①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
②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
D.①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②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了三溪,又打败了李文忠,杀掉了陆元帅,焚烧了他的营垒。
B.李文忠治军严厉,军纪严明,有士兵拿了百姓一口锅就把他斩首示众。
C.他解除兵权回家后,小心谨慎像一个儒生,太祖十分喜爱和器重他。
D.他虽然被解除兵权,他依旧关心国事,直言进谏,触犯龙颜,遭到皇帝的斥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九,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
(2)遇春卒,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
▲▲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①择善而从之②渔父莞尔而笑
B.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臣闻求木之长者
C.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D.①范增曰:……因击沛公于坐②(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下列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
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②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③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