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祖母刘悯臣孤弱
C.常在床蓐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天下之奇才
B.能守其土,不赂秦庶刘侥幸,保余年
C.李牧连之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至于颠覆,固宜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下列各项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不抑耗其实而已
C.可谓智力孤危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远略速祸焉
B.洎牧谗诛臣供养无主
C.猥以微贱,侍东宫臣生陨首,死当结草
D.不名节犹蒙

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洎牧以谗诛
C.苟以天下之大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也(游水)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类)
C.而学于师(以……为耻)而江河(横渡)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今智乃反不能及
D.不如须臾之所学于其身,则耻师焉

找出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翻译(共7分)
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⑵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⑶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字孤寡。县中有事,皆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世人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释】洧:wěi,如:洧川,地名,在中国河南省尉氏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

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以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容?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欧阳修《秋声赋》)
①.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②.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②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嗣懿子曰诫:告诫
B.已而鲁,斥乎齐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偏僻
D.吾即,若必师之没: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斥齐,逐乎宋、卫吾又何怨今之人
B.处辟,行中正北海赊,扶摇可接
C.与语三日,授之政。夫颛臾,昔者先王为东盟主
D.鲁大夫孟釐子病死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吾即没,若必师之

断句。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翻译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户部乃居四次:次序
B.礼币之赠却:拒绝
C.丁内艰,服阕:终了
D.收恤姻党,孤寡 字:抚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3)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