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祖耽,父柳,并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少有局力,不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赏遇甚厚。高祖领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以湛为功曹,仍补治中别驾从事史,复为太尉参军,世子征虏西中郎主簿。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服终,除秘书丞,出为相国参军。谢晦、王弘并称其有器干。
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南蛮校尉、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王弘辅政,而王华、王昙首任事居中,湛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是行也,谓为弘等所斥,意甚不平。湛负其志气,常慕汲黯、崔琰为人,故名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义恭亦为之陈请。
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加给事中、本州大中正,与景仁并被任遇。湛常云:“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十七年,所生母亡。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及至丁艰,谓所亲曰:“今年必败。常日正赖口舌争之,故得推迁耳。今既毒,无复此望,祸至其能久乎!”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局力,不浮华尚:喜欢
B.抚军长史领:兼任
C.上不能平稍:稍微
D.今既毒,无复此望穷:困厄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湛负其志气的一组是(  )
①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           ②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
③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   ④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
⑤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         ⑥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湛年轻时就很有器量和才干,不喜欢浮华的习气。他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少年时期便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仲和诸葛亮。
B.刘湛的父亲刘柳在江州去世时,州府官员送来的丧礼很丰厚,但他一概谢绝,当时受人们的大力称赞。
C.刘义康专权,独揽朝政,威势压倒朝廷内外,而刘湛更加推崇他,对皇上也就不再有为臣子的礼节了,皇上心中也不快。
D.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早晚拉着他谈论政事,恩赏礼遇十分优厚。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
(2)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则虽死不恨:仇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子不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去事智伯不如因其机遂取之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入臣祸至燕
C.襄子数豫让曰平明,汉军觉之
D.吾所为者极难耳公子纵轻胜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12分,每题4分)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对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危:端正
B.沧海之一粟渺:渺茫
C.火尚足以也明:照明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

下列句中加线“以”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余与四人拥火入 ②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近,则游者众
④挟飞仙遨游 ⑤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②⑤/③ D.①③/②/④/⑤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下江陵 ⑥不知老之将至 ⑦夙兴夜寐

A.①⑤/②④/③⑥ B.①/②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⑥/④⑦ D.①⑤/②④⑥/③⑦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偭规矩而改错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何为其然也

A.而今安在哉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可胜道也哉

下列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B.于是余有叹焉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共事二三年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B.《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E.人要观赏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皆竹楼之所助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斡、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②刳:削,③幽阒(qù)辽夐 (xiòng):清幽寂静,辽阔绵远。阒,静。夐,远。④齐安:古郡名,在今湖北黄冈市。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吞山光,平江濑挹:汲取。
B.幽阒辽复,不可状具:具体。
C.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第;但,只。
D.后之人与我同志幸:希望。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④宜鼓琴,琴调虚畅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了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文章先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略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然后详写竹楼内所适宜做的四件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C.文章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